技术文章

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技术文章  /  铂钴指数色度计的标准化使用流程

铂钴指数色度计的标准化使用流程

更新时间:2025-09-09

浏览次数:79

  铂钴指数色度计作为衡量液体色泽的精密光学仪器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、制药、食品等行业的品质检测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比较待测液与氯铂酸钾-氯化钴标准溶液的颜色深浅,量化样品色度值。以下为规范化操作流程:
  一、前期准备
  环境适配:选择无强光直射且光线柔和的操作台,避免自然光干扰比色过程。室温应稳定在20±5℃,剧烈温差会导致溶液体积变化影响读数。
  仪器校准: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,使光源强度达到稳定状态。取零号标准液(蒸馏水)注入比色皿,放入检测池校正零点,确认示值误差不超过±1个单位。
  样品预处理:若样品浑浊需先过滤,推荐使用0.45μm滤膜消除悬浮物干扰。油性样品可加入适量脱脂棉吸附油脂,防止镜面反射干扰。
  二、标准系列配制
  基准溶液制备:按《GB/T 5750》规范,精确称取1.246g氯铂酸钾(K₂PtCl₆)和1.000g六水合氯化钴(CoCl₂·6H₂O),溶解于1L容量瓶中,定容后即为500铂钴单位的贮备液。
  梯度稀释:用移液管分别吸取贮备液0.5、1.0、2.0、3.0、4.0、5.0mL至50mL比色管,加纯水定容至刻度线,形成5-500Pt-Co的标准色阶。每支比色管加盖颠倒混匀三次,静置5分钟消除气泡。
  三、样品测定
  装样规范:选取与标准系列同规格的玻璃比色皿,注入待测液至刻度线上方2-3mm处,垂直握住缓慢排出多余液体,避免产生气泡。用擦镜纸轻拭外壁残留液滴。
  视觉比对:将样品管置于白色背景板中央,目光垂直俯视,与相邻两支标准管反复对比。观察时保持视线高度与液面平齐,避免仰视或俯视造成色差误判。
  结果判定:以接近样品颜色的标液值为报告值,当样品色度介于两标准之间时,取较高值作为保守估计。例如样品颜色深于20Pt-Co但浅于30Pt-Co,则记录为30Pt-Co。
  四、质量控制要点
  时效控制:标准溶液现配现用,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。超过时限因光照分解会导致色度衰减,必要时可添加1滴盐酸延缓反应。
  交叉验证:每月用已知色度的标准物质进行盲样测试,偏差超过5%时应重新校准仪器。更换灯泡后必须重新建立标准曲线。
  清洁维护:测试完毕立即倒空比色皿,用去离子水冲洗三次。顽固污渍可用稀盐酸浸泡清洗,严禁使用有机溶剂擦拭光学表面。
  五、数据记录与报告
  完整记录:包含样品编号、测定日期、操作人员、环境温湿度、所用比色皿编号及最终色度值。异常情况如絮状沉淀需备注说明。
  趋势分析:连续监测数据绘制色度变化曲线,突然升高可能提示工艺异常,持续偏低需核查标准溶液有效性。
 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流程,铂钴指数色度计可实现±5%的测量精度。实际操作中需注意,该方法适用于黄色调为主的样品,蓝色或红色占比较高的体系建议采用其他色度评价方法。定期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试验,可有效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
上一篇

没有了

分享到